合肥今年底超八成公共场所将配置母婴设施

2018.09.18点击:
 合肥在线讯(记者黄湄)9月17日,记者从2018年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获悉,近日,《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》正式印发,根据通知,今年底,合肥市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将达到80%以上。
  全省计生目标考核结果出炉,合肥荣获第一名
  2017年以来,合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。去年统计年度(2016年10月1日—2017年9月30日)全市共出生11.51万人,人口出生率15.66‰,同比上升2.35个千分点,其中:二孩出生6.28万人,较上年增长59.40%,适度生育水平保持稳定。
  据了解,去年合肥全面推进“一次登记、全程服务”和多证合一改革创新,市级全员人口便民服务平台4月份正式上线,全市1850个村(居)均设立计生服务窗口,办事群众只需一次登记信息,即可办理健康家庭“一卡通”服务手册。2017年统计年度内,全市共为群众办理计生证件12.13万件,即时办结率达到99.5%。
  同时,合肥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支持体系不断健全,2017年统计年度,全市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6555.7万元,8156人领取退休一次性奖励金2282.5万元,为4635人发放了“合肥市计划生育家庭爱心卡”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在省计划生育目标考核“取消皖南、皖中、皖北分片,考核内容拓展、大幅增加卫生健康分值,表彰名额压缩一半”的三大变化之下,合肥市在全省16个地市目标考核中获得了第1名的好成绩,同时,包河区、庐阳区分别获一类县(市、区)第2、3名,蜀山区获二类县(市、区)第2名。
  打造“互联网+”技术,创新计生服务新模式
  今后,合肥市将推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融入有关政策衔接,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,推行托幼服务试点,鼓励按政策生育。同时,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,建立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社会参与、齐抓共建”工作机制,到2018年底,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应达到80%以上。
  据悉,合肥市正加快“互联网+计划生育”建设,推动全员人口数据与妇幼保健、出生医学证明、计划免疫、公安户籍、民政婚姻信息互联互通、共享共用,做到“一次登记、全程服务”。2018年政策内生育登记率达到95%以上,为育龄人群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、上门访视、政策宣传、健康指导、生育登记、妇幼保健等全程服务。
  加强流动人口区域协作,关爱留守儿童
  记者了解到,合肥将加强流动人口区域协作,加强与合肥籍流动人口重点地区协作,进一步规范驻外流动人口工作站建设管理,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。扎实推进全国“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”和“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试点市”建设。
  相关负责人透露,合肥将大力实施“新居民计划”,积极创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试点区、街,深化流动人口“一单制”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,拓展“城市生活e站”服务功能。同时,扎实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专项行动和新市民健康城市行活动,积极创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、学校及家庭,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流动人口健康。继续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程,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。

  此外,合肥还将严格落实出生实名登记制度,加大B超和计划生育药械市场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“两非”行为。加快医养结合发展,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,打通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通道,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。

来源:合肥在线